顧名釋義
這間教會全名「中華完備救恩會」,英文名稱“The Chinese Full Gospel Church”,每當提及“Full Gospel”(完備福音),顧名思義是與五旬節宗派有關連,是相信福音的全備,除了強調主耶穌救贖恩典的完全外,還著重聖靈工作的全面性,「中華」這兩個字更說明了以華人為主體及植根於中國本土的教會發展觀。教會先賢取名「中華完備救恩會」,一方面要保持五旬節福音信仰和歷史傳承,尤其突顯脫離當時的西差會,建立本土的獨立教會。
來龍去脈
二十世紀初,美國洛杉磯亞蘇撒街大復興後,已經有五旬宗派的宣教士來港傳道建立教會,並且差派教士往內地傳道。新中國成立時,宣教士紛紛徹離內地,其中五旬節聖潔會有幾位華人同工由當時的廣東北海、欽州等地(現劃歸廣西省)回港牧養教會,這幾位傳道人日後成為中華完備救恩會的創會人。
五旬節聖潔會早在1909年已經派員來港宣教。第一位宣士田安娜女士(Anna M, Deane)來港初期,曾到過筲箕灣視察,筲箕灣位處鯉魚門邊陲,一直是漁船集散地,那個貧困的年代,漁民生活朝不保夕,完全缺乏受教育的機會,田女士第一次接觸漁民族群,體會漁民除了需要福音外,同時要提升下一代的水平,所以一面展開海面傳道事工,一面開辦學校,是漁民福音工作的先驅。
除筲箕灣外,其後繼續在沙頭角開展佈道工作,再由華人同工及信徒從沙頭角利用福音船,駛往現今屬於內地水域的深圳大鵬區南澳鎮沿海等地傳道。隨後也相繼在大埔、塔門及香港仔鴨利洲建立基址。福音工作在最初三十年,宣教士已經在廣東沿海進入內地,計有北海、欽州、梅菉等地區傳道。
五旬節聖潔會早在1909年已經派員來港宣教。第一位宣士田安娜女士(Anna M, Deane)來港初期,曾到過筲箕灣視察,筲箕灣位處鯉魚門邊陲,一直是漁船集散地,那個貧困的年代,漁民生活朝不保夕,完全缺乏受教育的機會,田女士第一次接觸漁民族群,體會漁民除了需要福音外,同時要提升下一代的水平,所以一面展開海面傳道事工,一面開辦學校,是漁民福音工作的先驅。
除筲箕灣外,其後繼續在沙頭角開展佈道工作,再由華人同工及信徒從沙頭角利用福音船,駛往現今屬於內地水域的深圳大鵬區南澳鎮沿海等地傳道。隨後也相繼在大埔、塔門及香港仔鴨利洲建立基址。福音工作在最初三十年,宣教士已經在廣東沿海進入內地,計有北海、欽州、梅菉等地區傳道。
右起︰袁瑞群姑娘、吳應林牧師、歐陽輝先生、黃惠明先生、
|
早期教會領袖1954年末至1955年初,鑑於美國差會內部行政管理混亂,人事關係複雜無法協調,幾間堂會相繼自治。當時幾位華人同工以吳應林伉儷為首,聯同大埔堂的歐陽輝傳道、赤柱堂的袁瑞群傳道、塔門堂的黃惠明傳道、西貢堂的黃祝平傳道,有感於教會未來應由華人負起自立、自傳、自養的責任,於1955年9月2日,舉行聯席會議,一致通過成立總會,共同推展福音事工,當時得到兩位五旬節宗派的領袖鼎力支持,一位是神召聖經學院創院院長馬理信牧師(Rev. J. E. Morrison),他建議以“The Chinese Full Gospel Church”作為教會英文名稱,另一位是港九五旬節會創立人之一的宋鼎文牧師,他協助翻譯為「中華完備救恩會」,同年9月30日在大埔堂(廣福道72號地下)舉行成立感恩慶典,並邀得宋鼎文牧師證道。
|
香港周邊海域遼闊,早年更是知名的漁港,港內海灣眾多,適合漁船滙聚,中華完備救恩會立會初期,幾間堂址均開設在本港的主要漁船集中水域區,計有赤柱、塔門、大埔及西貢。上世紀初,美國來港的宣教士,親眼目睹當時漁民生活苦困,首先在筲箕灣開設福音基址,二十年代已經開始利用福音船向漁民傳福音,其後繼續在不同的漁船聚集的地區建立堂點,中華完備救恩會便是繼承這些宣教士的腳踪,全面向漁民開展福音事工。
信仰角力
不過福音的大能是十分奇妙的,救恩不單單是講道理,而且還帶著能力。傳道人說的道理無論如何動聽,對少受教育的漁民來說,都是對牛彈琴,但傳道人為他們祈禱得著應驗,就能夠顯明神的真實和大能,也成為向漁民傳道的突破口,早期的傳道人不但懂得講道,更需要信心的操練和祈禱的能力。神蹟奇事對中華完備救恩會來說並不陌生,老一輩信徒大都因為體驗到神的大能而相信耶穌,他們的信心十分單純,而且終生不忘。更奇妙的是「當信主耶穌,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」這一節經文,在教會創會初期就不斷地應驗,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受洗歸信基督。神的作為就是在最卑微的地方和最需要的時候彰顯出來。